以赛促学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-凯发app

发布者:发展规划处发布时间:2023-09-20浏览次数:395

9月16日至19日,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。从数十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4045名技能高手,代表着相关项目的国内最高技能竞技水平,在109个赛项中切磋技艺。这届大赛较第一届进一步扩容增量,赛项类别共涉及15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,覆盖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的75%。媒体观察发现,在这场能工巧匠的“对决”中,不仅有职工、大中专院校和技校学生,也有来自不同省份的博士、硕士等高学历选手参赛。同时,新职业、新技能项目大量增加。

技能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、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宝贵资源。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队伍,意义重大。新变化引发新期待,如何更好地以赛促学,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值得思考。

通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具体项目,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问题,提升自身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职业技能归根结底是实践能力,提高技能水平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,在教学与培训中不断强化实践导向,更加注重技能的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。现实中,实习实训的消耗大、投入多、保障难,培养方需要克服困难,加大实操训练力度,尽可能模拟真实生产、服务过程,让师生走进真实的实践场景,缩短从读书到动手的距离,从而更加积极地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使用。

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,仅靠强化技能训练显然不够,产学研结合至关重要。本届大赛让硕士和博士等高学历选手参与进来,与一线劳动者、职业院校学生同台竞技,有助于推动学研双向沟通,增强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与互动,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。实践锻炼同样有助于弥补传统学术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,有利于培养更具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。技能不仅是对技术的运用能力,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。高学历人才所具备的学识和能力往往更为专业、深入,有必要充分发挥其优势,为提高技术技能运用效率提供新方案。因此,应更多地加强不同领域、不同层次、不同学科专业技能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促进知识共享、资源整合,为技能培训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平台。

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,始终要关注前沿与创新趋势,敏锐发现新业态的出现与新技术的使用,更好地把握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。新职业往往与当今社会的技术发展和需求密切相关。它们可能涉及新兴技术领域,也可能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新需求,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机器人等技术,健康照护、收纳整理等社会服务类项目。这些职业需要技能人才对新技术、新服务有足够的理解应用能力,有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,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需求的能力,以及跨学科学习应用与自主创新的能力。可见,社会新变化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,这对培养方来说是个新挑战,应及时有效应对。

更普遍地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,绕不过产教融合的良好环境与顺畅机制。目前来看,国家为产教融合出台了更有力、更具体的政策。行业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应当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之下,更加主动地寻求深度产教融合的新途径、新方案,在不同行业、不同专业之间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关系。行业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方,应当辩证看待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,通过深度介入人才培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;科学计算用人成本与培养成本,充分借助国家财税金融等组合政策,更好地承担技能人才培养责任。

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,受教育者是关键。提高培养水平,离不开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,也不能脱离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。在教育的过程中,一方面要将人才的技能学习与职业发展相衔接,描绘职业发展、美好生活的良好前景,培养技能人才的持续兴趣,以及自信、自立、自强的精神,树立用精湛技能让人生出彩的观念。另一方面将人才培养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相衔接,把受教育者的人生命运与国家发展、社会需要联系起来,更好地激发受教育者的内驱力。

职业技能大赛的形式正在激励更多的劳动者,特别是青年一代,走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。竞赛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当以大赛为引领,形成全社会重视技能、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,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方式变革,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、提升国民富裕水平、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助力。


作者:张浩,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研究员、副所长

 

——来源:《中国教育报》,2023年9月20日


网站地图